顾国强,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深圳市级人才。2015年9月于厦门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14-2016年期间曾先后任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和博士后;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任深圳大学博士后;2018年11月至2020年7月任南方科技大学研究助理教授。2020年7月起任职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传感中心。
光学工程、光电子器件及其应用、生物医学工程
1. Tripl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ensor based on superhydrophobic/-philic microsphere platform and heating evaporation assisted for high-sensitivity detection, Sensors and Actuator B: Chemical, (2024). 通讯作者
2. High-sensitivity, ultrawide linear range, antibacterial textile pressure sensor based on chitosan/MXene hierarchical architecture, iScience, (2024). 通讯作者
3. Inflection point: a perspective on photonic nanojets, Photonics Research, (2021).第一作者
4. Photonic hooks from Janus microcylinders, Optics Express, (2019). 第一作者
5. Single nanoparticle detection using a photonic nanojet, Nanoscale, (2018). 第一作者
提出利用润湿和光固化法,将制作微瓶腔的材料首次从玻璃光纤拓展到聚合物;提出出射光斜率变化关联光会聚-发散速度趋势的理论,结合自然对数揭示数据变化快慢的含义,界定了两种光聚-散模式所对应的两个光入射区域之间的边界点,据此提出并演示了一种通过调节入射光强度调制PNJ以及产生和调制弯曲PNJ的新方法;通过构建电介质-金属构成的混合多尺度微纳结构,获得了一种超灵敏传感极低浓度分析物的SERS检测方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5项,作为核心成员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委等各类项目9项。已在包括Sensors & Actuator: B. Chemical、Photonics Research、Opt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Matter、Nano Letters等杂志发表SCI论文32篇, 被引用超过1000次,并多次参加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报道相关研究进展;申请了25件专利(已获授权11件);联合培养硕士毕业生3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