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
深圳先进院
医学成像全国重点实验室
研究所概况
科研队伍
研究单元
科研进展
综合新闻
人才招聘
招生专栏
医学成像全国重点实验室
研究所概况
研究所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顾问委员会
成果/转化
条件/平台
科研队伍
正高级研究人员
副高级研究人员
研究单元
保罗.C.劳特伯生物医学成像研究中心
医疗机器人与微创手术器械研究中心
医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
转化医学研究与发展中心
生物医学光学与分子影像研究中心
智能医用材料与器械研究中心
仿生触觉与智能传感研究中心
灵长类神经调控与影像解析研究中心
先进探测材料与医学成像器件研究中心
科研进展
综合新闻
招生专栏
人才招聘
深圳先进院
中国科学院
科研进展
03-24
2025
Science Advances | 光/声非侵入脑机接口实现自由活动神经血管耦合成像
神经血管耦合(Neurovascular Coupling, NVC)是大脑神经活动对局部血流、血氧动态调节的一种功能机制,也是脑机接口功能成像神经活动的核心目标。当神经元活跃时,其代谢需求增加,邻近血管通过扩张和血氧调节进行快速响应,从而保障大脑神经活动...
03-01
2025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 新型结构色液体让冻融过程“看得见”
疫苗、血液制品、酶制剂等生物制品对温度极其敏感,多次冻融会严重破坏其活性。然而,现有监测技术无法直观显示冻融次数,且依赖复杂设备。 3月3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智能医用材料与器械研究中心杜学敏研究员团队,在结构色液体用于冻融可视化监测方面取得...
02-01
2025
深圳先进院科研团队在针对传染病防控的生物分子传感技术研究中取得新突破
1月30日至31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简称“深圳先进院”)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传感中心杨慧研究员、谭骁天副研究员课题组先后在生物传感领域国际期刊ACS Sensors和Analytical Chemistry上发表2篇论文,介绍团队在微流控...
01-14
2025
IEEE TMI | 基于大模型的低剂量PET重建技术
2025年1月8日,深圳先进院医工所、医学成像科学与技术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胡战利研究员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大模型的低剂量PET图像重建技术,在重建过程中高效提取和整合了基础模型的先验信息,使低剂量PET重建技术在精度和安全上实现了提升。研究成果以“Promp...
01-08
2025
《Nature》子刊见证:新型MRI造影剂LanND-Gd开启高分辨率成像新纪元
——依托国产高端临床前超高场科研磁共振uMR 9.4T,科学家开发出基于特异性蛋白质的MRI造影剂,可实现小鼠全身结构和脑血管系统的高分辨率、长时间窗成像,为未来临床诊断提供了新的成像工具。 新加坡国立大学刘小钢院士、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郑海荣...
12-16
2024
The Innovation | 光-电镊技术实现物体跨尺度、普适、多功能操控
在过去几十年里,有多次诺贝尔奖与光镊操控技术相关。传统光镊利用超强聚焦激光(~ 1×107 mW mm-2)产生的光梯度力(皮牛,~ 10-12 N)来操控微纳颗粒,但存在系统复杂、光损伤、作用力小、操控范围窄、仅适用于透明物体等问题。 新型光操控技术...
11-22
2024
Matter | 活性界面材料精准调控外泌体分泌促血管神经协同修复
血管神经再生修复的生理进程极为复杂。近年来,基于外泌体的促再生修复策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现有策略面临外泌体寿命短(仅24~48小时)、剂量低以及具有特异性细胞调控功能的miRNA不可变等挑战,仍难以再现天然生理过程中复杂、动态的调控进程,严重限制了其...
11-08
2024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 仿生超拉伸和高灵敏的结构色电子皮肤
在自然界中,变色龙和章鱼等生物能够通过皮肤感知外部刺激并做出响应以适应复杂环境。受这些生物特性的启发,各类电子皮肤得以迅速发展,特别是基于水凝胶的电子皮肤,因其兼具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优异的柔韧性和类组织的力学性能,以及可准确感知并将外部机械刺激转换为电信号...
<
1
2
3
4
...
>
查看更多
(1/12)
1
12